European ETFs beginner's guide
| |

投資歐洲上市ETF/英股ETF的入門教學與7大關鍵步驟[2025更新]

想開始 ETF 投資,卻不確定該選美股還是歐洲 ETF 嗎?其實,歐洲ETF(例如倫敦交易所的英股ETF)對臺灣投資人而言有許多獨特優勢,包括節省美股預扣稅、享受愛爾蘭稅制優勢,以及更多元的標的選擇等。本篇英股ETF投資教學文章將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帶你一步步了解投資歐洲ETF的好處,並分享「投資歐洲上市ETF的7大關鍵步驟」。透過實際案例(如 iShares Core S&P 500 UCITS ETF)說明,每個步驟該注意的重點,新手也能輕鬆上手!🎉

為什麼台灣投資人應考慮歐洲特別是英股ETF?

在臺灣,許多投資人過去習慣直接購買美國上市的ETF,但歐洲註冊的ETF(常見於英國倫敦交易所)其實更適合海外投資人,原因如下:

減少美股預扣稅

對臺灣人來說,投資美國註冊的ETF會遇到30%的美股預扣稅(因臺美目前還沒簽租稅協定,美國對外國人股息預扣稅為30%)​。相較之下,愛爾蘭註冊ETF(例如在倫敦交易所掛牌)享有美國與愛爾蘭的租稅協定,美國對這些ETF的股息僅預扣15%。更棒的是,愛爾蘭對非居民投資人不再對ETF配息課稅,所以台灣投資人實際承擔的股息稅大幅降至15%​。長期下來,少繳的15%稅金相當於每年多0.3%左右的收益,對投資報酬率影響不小!

避免美國遺產稅

愛爾蘭對海外投資人沒有遺產稅。愛爾蘭註冊ETF不僅稅務優惠,更無遺產稅負擔,避免美國繁複的遺產稅問題,資產傳承更輕鬆。

指數化投資、透明安全

歐洲ETF也採用低成本、透明的指數化投資模式,且受歐盟UCITS法規嚴格監管,安全透明度高,適合長期穩健投資。

多元配置,有更多「累積型」ETF可選

歐洲ETF市場提供非常多元化的選擇,不僅涵蓋美國股市,還包括歐洲、新興市場、各產業主題等,讓你輕鬆佈局全球。

另外,許多歐洲ETF提供累積型(Accummulating)級別,將股息自動再投資,方便想複利增長的投資人。不像美國ETF大多數會配息,累積型ETF讓你免去收到現金股利再自行再投資的麻煩,也可避免配息再投資時額愛產生的成本,完美適合複利增長。

門檻與手續費降低

近年來台灣券商複委託(如富邦)近年手續費與低消門檻大幅降低,只要開立複委託、有多幣別帳戶就能下單,近幾年來複委託手續費下降、低消下調,已經這成為一個可行的選擇,很方便,更親民、更容易投資📲
如果有海外券商(如IB盈透)交易歐洲ETF的手續費甚至更低,也是一個低成本投資歐股的好選擇,適合每次交易量較大或交易頻率較多的投資人。

想降低美股預扣稅、享受全球投資彈性,歐洲(特別是愛爾蘭註冊英股ETF)絕對值得你了解與嘗試!

接下來,就讓我們進入正題,看看投資歐洲上市ETF時,你需要掌握的七大關鍵步驟是哪些。這些步驟將幫助你篩選出最適合自己的ETF,避開常見雷區,順利踏出海外投資的第一步。

歐洲ETF投資的七大關鍵步驟

以下我們整理了投資歐洲ETF時新手必備的七個關鍵步驟,包含從確立策略到挑選標的的各項要點。一一掌握之後,就能更有信心地選出優質ETF來布局國際市場:

第一步:選擇適合的ETF投資策略 🎯

先想清楚你的投資策略方向。ETF種類繁多,新手應先決定想投資的市場範圍主題類型

常見策略包括:
全球型ETF(涵蓋全世界市場,例如追蹤 MSCI World、FTSE All-World 指數的ETF)
區域/國家型ETF(聚焦某個地區或國家市場,例如 S&P 500 指數ETF專注美國、或歐洲斯托克 50 指數 ETF 專注歐洲)
產業/主題型ETF(投資特定產業的公司,如科技、生技、潔淨能源等)。

舉例來說,如果你希望分散投資於全球股市,可以考慮全球型ETF如 Vanguard FTSE All-World UCITS ETF (股票代號 VWRA);若你特別看好美國市場,也許 iShares Core S&P 500 UCITS ETF(股票代號CSPX) 是不錯的選擇;想布局特定題材,則有產業型ETF如iShares Global Clean Energy UCITS ETF等可參考。

總之,先選定適合自己目標的ETF策略類型,才能有目標的進行後續篩選。這一步確立好方向,就像訂好旅程目的地,後面的挑選就不會漫無目的了。🚀

第二步:選擇註冊地點(domiciled) ✅

歐洲的ETF大多註冊在愛爾蘭或盧森堡,如:BlackRock 安碩(iShares)系列、Vanguard 系列的 UCITS ETF。

盧森堡與美國沒有優惠稅協定(持有美股仍需30%預扣稅),而愛爾蘭有15%的協定稅率,愛爾蘭註冊ETF可節省美股股息預扣稅,優勢明顯。
對於台灣投資人來說,當ETF/基金持有美股比例較高時,選擇愛爾蘭 ETF 能夠在長期累積中節省不少稅負成本,從而提升總報酬。

舉例來說:iShares Core S&P 500 UCITS ETF (CSPX) 就是愛爾蘭註冊、在倫敦交易所上市的ETF,它持有美國500大企業但只需承擔15%的源頭預扣稅,
相比之下,若是買美國上市的 S&P500 ETF(如 SPY 或 VOO),你將面臨30%的預扣稅。長期下來,股息預扣稅幾乎減半,可以增加總報酬。此外,美國註冊ETF對海外投資人還有可能涉及遺產稅、跨國監管等問題,相對麻煩。

總之,第二步就是確認你的標的ETF註冊地在歐洲,特別是愛爾蘭,千萬別買錯註冊地點,以免錯失稅務優勢,還平白增加麻煩。

小提醒1:
辨別ETF是否歐洲註冊的一個簡單方法,是看名稱中有無「UCITS」字樣。
UCITS是歐盟共同基金規範,通常美國ETF不會標示UCITS,而歐洲ETF多半名稱包含UCITS。此外,也可以上 ETF 官網或 justETF 等平台查看基金的 Domicile 資訊來確認。

小提醒2:
辨別ETF註冊地是愛爾蘭或盧森堡,可以上 ETF 官網或 justETF 等平台查看基金的 Domicile 資訊。
也可以看 ISIN 代碼,愛爾蘭 ETF的 ISIN 代碼通常以「IE」開頭,盧森堡 ETF通常以「LU」開頭。

ISIN

第三步:選擇實體(Physical)或合成(Synthetic)ETF 🔍

挑選歐洲ETF時,你會發現有些標的是實體複製,有些是合成複製。這是 ETF 追蹤指數的方法不同所致:

  • 實體ETF(Physical ETF):也稱「現貨複製型」,表示ETF透過直接買入指數中的實際成分股票或債券來追蹤指數表現。例如iShares Core S&P 500 UCITS ETF (CSPX)就是實體型,它真的持有那500支股票的組合。
    實體ETF的優點是結構簡單透明,投資人知道基金實際擁有什麼;缺點是若指數成分很多或市場不好買進,可能會有追蹤誤差。不過對大多數主流指數而言,實體ETF已能非常有效地複製表現。
  • 合成ETF(Synthetic ETF):不直接持有成分股,而是透過金融衍生品(通常是與銀行簽訂的交換契約 Swap)來複製指數收益。這類ETF本身持有一籃子抵押品,但實際績效由對手方支付,來模擬指數表現。
    合成ETF的優點是可以追蹤一些實體難以覆蓋的指數,且有時能節省預扣稅、降低追蹤誤差(例如針對美國高股息的指數,合成ETF因為沒有實拿股息,可能避掉了15%的源頭稅而表現更貼近指數)。但缺點是增加了一層對手風險和結構複雜度:萬一提供合約的投資銀行違約,ETF可能遭受損失。不過歐盟對合成ETF有嚴格的風險緩釋規定,一般會有抵押品確保安全。
from https://www.vanguardsouthamerica.com/en/home/learn/explore/etf-fundamentals/basics/what-are-the-different-types-of-etfs

那新手該選哪一種呢?如果追蹤的市場指數有知名的實體ETF可選,通常優先考慮實體ETF較單純。例如,大型市場(美國、歐洲、全球股票等)多有規模龐大的實體ETF可用,就沒必要選合成的。但若你想追蹤一些相對冷門、難以實體持有的標的(比如商品期貨或某些新興市場指數),市場上可能只有合成ETF,這時也不妨考慮,但要評估其發行商信用。

總之,了解實體與合成的差別,可以幫助你做出更適合自己風險偏好的選擇。對大部分臺灣投資人而言,選擇實體ETF是穩健的做法,而合成ETF則留待有特殊需求或經驗值進階時再評估即可。

第四步:選擇累積型(Accumulating)或配息型(Distributing)ETF 💰

你希望拿現金股利,還是把股利再投資?這一步要決定的是選累積型還是配息型的ETF。簡單說:

  • 累積型 (Acc) ETF:不配發股息ETF收到了持有股票的股息後,會直接滾入基金內再投資,轉化為淨值成長。投資人不會定期拿到現金,而是看到ETF淨值隨著股息再投入而增長。許多歐洲ETF都有累積級別,例如 iShares Core S&P 500 UCITS ETF 就有USD累積級別 (代號 CSPX)。累積型適合不需要現金流、想要複利滾雪球的長期投資人,因為省去了再投資的麻煩,也避免了配息匯回台灣時的費用和可能的課稅(愛爾蘭ETF匯回台灣時,配息就沒有預扣稅,但累積型更進一步連海外所得都沒有實現,對高資產族群可減少境外所得申報的煩惱)。
  • 配息型 (Dist) ETF:定期將股息以現金形式配發給投資人,例如每季或每年配息。許多傳統投資人喜歡收到現金股利的感覺,如果你需要定期現金流(比如拿來當被動收入或生活費),配息型會比較符合需求。例如 iShares S&P 500 UCITS ETF 也有配息級別 (USD Distributing),投資人會收到該季累積的股息現金。配息型的優點是現金到手,但缺點是你若想再投資,需要自行操作,而且小額配息再投資時可能產生額外交易成本。

注意:累積或是配息型 ETF 內的美股股息,會先在基金內部被美國預扣15%稅款(這已是美愛稅務協定下的優惠稅率)。
注意:全年海外所得合計達台幣100萬元+時,應將該海外所得全數計入基本所得額並申報;但申報後若整體基本所得額未超過750萬元,就不必繳納任何基本稅額。

選擇累積或配息,主要取決於你的現金流需求和稅務考量。對一般上班族投資人而言,如果短期內不需要用到這些股息,選擇累積型ETF讓收益自動滾入本金較有效率;
若你偏好領取現金,或有定期收息的財務規劃需要,那就選配息型ETF來配合你的理財習慣。兩者沒有絕對好壞。😊

第五步:留意ETF的費用率(TER)與成本 💸

低成本是ETF的核心優勢之一。選ETF時絕對要比較「總費用率 (TER)」,也就是基金每年收取的管理費等內扣費用比例。費用率看似只有0點幾%,但長期下來對報酬的侵蝕相當可觀,當然是越低越好

一般而言,被動型大型指數ETF的費用率非常低廉,像iShares Core S&P 500 UCITS ETF的 TER 僅約 0.07%/年,非常經濟實惠;Vanguard 全世界股市ETF (VWRA) 也僅0.22%。

建議新手挑選TER 低於0.3%的ETF作為標的,0.3%以上就算偏高成本,需要有特殊題材,或策略優勢才值得考慮。

除了TER之外,投資人還應注意隱含成本,例如買賣時的買賣價差、券商手續費等。歐洲ETF因為在海外市場交易,臺灣券商複委託可能收取較高手續費(例如網路單約0.2%~0.6%,視券商而定),這些都要計入投資成本考量。

總之,第五步就是要精打細算:選擇低費用率的產品,並比較各交易管道的費用,才能把投資成本降到最低,讓更多利潤留在自己口袋裡!😉

第六步:確保ETF規模夠大、流動性佳 📈

規模與流動性是衡量ETF健全度的重要指標。ETF的資產規模(AUM)大,通常代表更多人投資、交易活絡,市場流動性相對好,進出場買賣都更容易。反之,規模太小的冷門ETF,可能買賣委託單量稀少,導致買賣價差(bid-ask spread)擴大,增加交易成本;甚至因長期無法吸引資金而面臨被基金公司清算下市的風險​。

為了避免流動性陷阱,新手應盡量選擇規模較大的ETF。那多大算夠大呢?這沒有硬性規定,但實務上可以抓一個門檻,例如至少 2億歐元(約新台幣60億元)以上規模會比較有保障。像iShares S&P500 UCITS ETF這類明星ETF,規模往往高達數十億美元以上,流動性極佳,交易活絡且不易有溢價折價問題。
當然,一些不錯的ETF可能剛起步未達2億歐元,但至少也應有上億等級並觀察成交量是否穩定,不要急著立刻入手。

第六步建議:選擇資產規模大、日均成交量高的ETF,避免因小型基金流動性不足而買賣受限或遭遇基金下市的窘境。寧可挑選市場上已經獲廣泛認可的產品,讓自己的投資更安心順利。

第七步:挑選適合的掛牌市場與幣別 🌐

歐洲ETF經常在多個交易所掛牌,有不同的交易幣別版本。例如同一檔ETF可能同時在倫敦交易所(LSE)以USD交易、在歐洲大陸交易所以EUR交易,甚至有GBP等幣別的報價。選對掛牌市場與貨幣單位,可以降低不必要的匯率風險和手續麻煩。

一般而言,臺灣投資人透過券商複委託,最常買到的是英國倫敦交易所 (London Stock Exchange, LSE) 的ETF(所以俗稱「英股ETF」)。倫敦交易所的好處是許多熱門ETF都有美元(USD)計價的交易股,以S&P500 UCITS ETF為例,你可以直接買它在LSE的USD版本 (例如代號CSPX),對於手上已有美元資產的投資人,非常方便。

若你的資金本位是美金,買USD計價的ETF可避免再把美元換成歐元或英鎊造成匯兌損失。相對地,如果某ETF只有歐元計價,但投資標的是美國股票,則你投資時除了承擔美股漲跌,還多了一層美元對歐元匯率波動風險,不利於判斷投資績效。為此,新手應盡量選擇與ETF主要資產幣別一致或自己熟悉的幣別來交易。

除了匯率考量,不同交易所的交易時間、流動性和交易成本也略有差異,但對長期投資人影響不大,只要選擇主要市場(如LSE、德國Xetra等)皆可。

簡而言之,第七步就是選對交易所和貨幣:對臺灣人來說,倫敦交易所的美元計價ETF常是理想選項,讓你用順手的貨幣在熟悉的時區完成交易,投資更事半功倍。

善用ETF篩選工具:以 JustETF.com 為例 🔍

JUSTETF

了解以上七大步驟後,你可能會問:市面上ETF這麼多,有沒有工具可以幫忙快速篩選符合這些條件的歐洲ETF呢?幸好現在有許多線上資源可以運用,其中最受歡迎的就是 JustETF.com

JustETF 是業內常用的 ETF 篩選器之一,收錄了超過 2,500 檔不同類型的ETF​。透過 JustETF 的篩選功能,你可以根據資產類別、市場區域、產業主題、ETF註冊地、規模大小、發行商、費用率等條件進行過濾,瞬間從茫茫多產品中鎖定符合你需求的清單​。

例如,我們可以設定篩選:「註冊地=愛爾蘭、股票型、涵蓋美國市場、TER<0.3%、規模>2億歐元」等,一下就找出滿足上述條件的所有ETF,讓挑選工作事半功倍。點進個別ETF頁面後,JustETF 還提供該ETF的詳細資訊,包括持股前十大、歷史表現、費用率、配息狀態、上市交易所與代碼、資產規模等等,一目了然,非常適合初學者研究學習。

同類型的篩選工具還有例如金融時報的ETF篩選TrackInsight等,大家也可以多加利用。

總之,善用ETF篩選工具,你就能更有效率地運用前面學到的七大步驟篩選出心目中的理想歐洲ETF清單來比較挑選。🔎📊

結語:邁出歐洲ETF投資的第一步 🌱

透過以上的介紹,相信你對「投資歐洲上市ETF」已經有了清晰的入門指引。從瞭解為何歐洲ETF對臺灣人更有利,到掌握選擇標的的七大關鍵步驟(策略定位、註冊地、複製方式、累積配息類型、費用率、規模流動性、交易市場幣別),一步步做好功課,就能避開大多數地雷,找到適合自己的英股ETF進行佈局。

別忘了,稅務優勢是長期累積財富的隱形助力,美股預扣稅少繳幾%、費用率省下0.x%,經年累月可能讓你的資產多出一大塊餅!

當然,再多的理論都需要付諸行動才能收穫成果。不妨從現在開始,運用本文的步驟與技巧,先挑選一兩檔看好的愛爾蘭ETF試水溫,體驗一下海外ETF投資的操作流程。

有了第一次的經驗之後,你會發現其實並不困難,反而因為掌握了全球市場的鑰匙,理財視野更加開闊。希望這篇歐洲ETF投資教學對你有所幫助,祝福各位投資新手都能順利啟航,在國際市場中為自己的財富創造更亮眼的成長!🚀💰

推薦連結
Interactive Brokers

IB盈透證券

全球交易商品最齊全的券商,有許多資深交易者使用。
點選推薦連結開戶,最高可獲1000美元的IBKR股票。

【免責聲明】
本部落格內所提供之所有資訊、分析及評論,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使用,並非投資或理財建議。所有資料皆來自公開來源,作者雖盡力確保其正確性,但無法保證資訊之準確、完整及時效性。
讀者在參考本部落格內容後,進行任何投資決策前,應自行查證相關資料,並諮詢專業投資顧問,以降低潛在風險。
對於因使用或依賴本部落格資訊所導致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作者及本部落格均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使用本部落格資訊,即視為您已同意並接受本免責聲明之所有條款。

延伸閱讀

分享給朋友

相關文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